感慨佤乡“6·26”国际禁毒日
06/24 12:02
“6·26”国际禁毒日到来之际,世界佤乡举办了“誓师大会”。记者感慨之余,收集整理了佤乡禁毒方面的部分材料,但诸多深层次领域内的探讨、探索、研究、挖掘还十分欠缺,虽已喤喤一呜,但挂一漏万不可避免。身为佤山临沧人,切志佤乡禁毒工作之了解,追根其历史,其演变,不能不用一番心,寻一个明白。这是从事记者这一事业的责任感,记者从众多的资料里寻找出一点心得,也算是朝夕梦寐以求的一件事。謹将此文献给所有关注佤乡禁毒的网民,以飨诸多读者。
在祖国南疆边陲临沧,在世界佤乡山坳坳,在中缅边境线上,提起禁毒,人们都会伸出拇指称赞:临沧是中国禁毒斗争的前沿,功勋瞩目。
在临沧禁毒一线干警的生涯中,“卧底”数不胜数、一次又一次行走在刀刃上、无数回周旋在生与死、血与火的险境之中。
青山绿水的临沧,高山与河流相望,峡谷与密林映衬,处处展露着瑰丽奇异身姿。走进这片广袤的土地。有一个令人神往的秘境——活着的生态博物馆。近年,随着云南禁毒人民战争的深入开展,它成为中国缉毒、禁毒的重要前沿阵地和主战场之一。
在滇西南边陲290多公里的中缅边境线上,临沧市公安局禁毒支队的民警们多年来战斗在禁毒斗争第一线,用青春、汗水乃至生命履行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与境内外贩毒集团、毒品走私分子进行着殊死的较量,在全国禁毒史册上谱写了辉煌的篇章。
在临沧禁毒支队采访时,记者见到一张照片: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李登荣代表。临沧禁毒支队干警俸正明告诉记者,这是全国公安保卫战线英雄模范立功集体代表大会上,支队集体被国务院表彰为“模范禁毒支队”。是继2004年被评为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荣誉称号后的又一至高荣誉,成为此次被授予荣誉称号的7个集体之一,是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公安禁毒专业队伍,也是西部诸省市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公安集体队伍。临沧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明,禁毒支队政委李登荣代表地方党委政府和支队进京参加了表彰大会,并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俸正明还不断向记者谦词:而我临沧的禁毒民警,也经常登上毒枭毒贩的“黑名单”。前年1月28日傍晚,长期盘踞在缅甸果敢地区的大毒枭刘明被围剿。从刘明的内衣中,搜出一份名单,上面写着临沧禁毒支队几名民警的名字,并在名字上恶狠狠地划着“X”号。记者从临沧禁毒支队的一份触目惊心的名单上见到:“缅北毒王”杨茂贤、“金三角”第二号大毒枭李国鼎、横行“金三角”的女毒枭李绍菊、臭名远扬的平远街 “毒王”纳本孝、有着第一分销商绰号的女毒枭李佳兰,这些赫赫有名的大毒枭均在临沧禁毒支队的名单上被划了红勾,表示已经被抓获或消灭。原临沧地区公安局局长陈新钢曾说过:“现在是和平年代,但在禁毒战场上,仍然是刀光剑影、枪林弹雨!”
据悉,2000年10月8日,副支队长张学强带领民警埋伏在毒贩子必经的小路旁。毒贩察觉后,向他们扔出手榴弹。张学强的左手当即被炸伤,鲜血止不住地喷涌而出。他带伤坚持战斗,抓获了毒贩,缴获毒品10多公斤。在医院里,张学强坚持请医生先给其他受伤民警做手术。当战友们脱离危险后,医生才发现伤势最重的是他本人。虽然经过手术,他的身体里仍然残存着一块弹片,加上休养不够,致使多处伤口长期不能愈合。可是他仍然和大家一起早出晚归,加班加点。2001年3月8日,他旧伤复发,甚至来不及抢救,就倒在侦破一起特大贩毒案的工作中。听在场同志们说,他临终前只说了半句话:“对不起……”
一天凌晨,缉毒警官王世洲、张从顺获取有毒贩入境的信息后,率领三名禁毒民警在镇康县轩岗吊桥头公路两侧设伏。毒贩出现后,王世洲和战友们从埋伏地一跃而起,扑向毒贩。穷凶极恶的毒贩拉响了手榴弹,王世洲、张从顺及其他三名民警当即倒在血泊中。王世洲的头部、颈部、胸部多处被炸伤。他牺牲后双手依然像铁钳似的紧紧抓住毒贩!而身受重伤的张从顺,临终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我不要紧,快去抢救其他同志!”
截至目前,临沧禁毒干警相继有5名民警倒在缉毒前线,长眠在西南边陲的这片红土地上;有5名民警致残,60多名民警在缉毒过程中负伤,如今仍然坚守在自己神圣的岗位上。
在这个禁毒的重要前沿阵地上,有一支可歌可泣的禁毒队伍--临沧市禁毒分局,这是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近年来,该局各职能部门坚持政治建警、科技强警的方针,培养造就了一批忠诚可靠、作风过硬的禁毒执法队伍,不断打击和震慑着境内境外的毒品犯罪分子。由此临沧禁毒支队先后被国务院、国家有关部委和省政府授予“模范禁毒支队”、“人民满意公务员集体”等荣誉称号,受到各族各界的广泛尊重。在与犯罪分子紧张的较量中,广大公安民警舍己为公,秉公执法,涌现出以杨从顺、吴光林、罗金勇等英雄为代表的大批模范人物,长久地感动着人民群众。
据最新消息:6月21日,影片《缉毒警》在北京政协礼堂隆重举办了该片首映式。影片主创导演张建栋,主演侯勇(侯勇新闻,侯勇说吧)等齐齐亮相首映式。侯勇称自己至今没有看过成片所以非常期待看电影,并表示这部影片最打动人的力量就是真实。
《缉毒警》根据真实事迹改编。原型吴光林,为滇西南边陲临沧市凤庆县公安局禁毒大队副大队长。在其12年来与武装贩毒分子的交锋中,他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与队友共查破毒品案件15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75名,缴获海洛因等各类毒品550多千克。2004年8月30日,在侦办“8·30”特大武装贩毒案过程中,吴光林与两名毒犯短兵相接,不幸壮烈牺牲,献出了年仅35岁的宝贵生命。
电影《缉毒警》以吴光林和队友们堵缴大毒枭马文东为故事发展主线,讲述了缉毒刑警在武器装备简单,生活条件艰苦的情况下与毒枭展开的“你死我活”的艰苦斗争。影片艺术地运用了吴光林的黑白梦境和彩色梦境,微妙形象地刻画出终日战斗在生死线上的缉毒警们的心理状态以及其对美好和平生活的向往。
侯勇表示自己非常期待这部影片,“这部影片跟我的缘分很深,虽然我至今没有看过成片,但我非常期待也非常看好这部电影,因为这部影片有着最打动人的力量,那就是真实。”
吴光林:勇士献身
临沧市凤庆县位于云南省西部,毗邻世界著名的毒品产地“金三角”,横贯县境的澜沧江和古西南丝绸之路——茶马古道,是“金三角”地区进入中国的主要水、陆通道之一。随着“金三角”毒贩对中国进行毒品过境和渗透活动的不断加剧,凤庆境内的贩毒活动和禁毒战斗空前激烈。1992年6月,就在这禁毒战斗空前激烈的时刻,已在凤庆县财政局工作了两年的吴光林听说县公安局招录缉毒民警,便不顾家人和朋友的反对,义无反顾地放弃舒适的工作环境,报考警察并以各项优异的成绩被录用,踏上了禁毒这条直面生死的道路。在12年险象环生的禁毒斗争中,为堵住境外涌进的祸水,吴光林和战友们披肝沥胆,前仆后继,使毒贩们一次次遭到了灭顶之灾,用一腔赤子情肠谱写着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
缉毒英雄罗金勇:
“现在,让你握手或松手,你都会表示一下;让你把眼睛闭上,你也会吃力地闭眼。尽管你还控制不了动作,但对我来说,这是多么让人振奋的信号!只要你坚持住,我相信会一点点恢复过来的,让我们夫妻得以相拥,会有那么一天的!”……
满满的15册书信,密密麻麻10多万字,是罗映珍每天忙碌后写下的。她的丈夫罗金勇,是云南临沧市永德县公安局民警,与毒贩搏斗受伤后,至今昏迷不醒,医学结论为“植物人”。
丈夫留给妻子的最后一句话,竟是那句颤抖的“800多克”
“800多克,800多克……”这是罗金勇在检查毒贩手中的塑料袋时,凭经验做出的判断,也是他在昏迷前说的最后一句话。
《来自佤乡的消息》:云南省人民政府为2006年禁毒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临沧公安边防支队荣记集体二等功,这是该支队在开展禁毒人民战争两年中被省政府第二次记二等功。 2006年,该支队破获各类毒品案件41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83名,缴获毒品807千克。开展禁毒人民战争两年内,支队破获的各类毒品案件累计已达100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233名,缴获毒品1904余千克。该支队严格按照“四禁并举、堵源截流、严格执法、标本兼治”的禁毒工作方针,结合紧邻“金三角”的毒情形势,抓住“堵源截流”这一重点,研究制定出缉毒工作方案,明确点、线、面的查缉重点,在边境口岸和一线便道等一切皆有可能被贩毒分子利用的地段增派巡逻、堵卡、设伏等勤务,结合“边境狩猎”专项缉毒行动的展开,在固定执勤点上增加兵力,充分发挥边防派出所、边境联防作用,在中缅边境形成了“一线堵、二线查、面上管”的缉毒网络。同时,积极有效地开展国际禁毒执法合作,缉毒之剑直指境外。2005年与缅方有过5次执法合作,成功将被公安部通缉的五大毒犯之一马顺苏抓获,破获了一批特大毒品案;2006年又与缅方开展了6次执法合作,抓获了一批活动在境外的毒枭、重要毒品犯罪嫌疑人和重大涉案在逃毒品犯罪嫌疑人。有效遏制了毒品内流,沉重地打击了境内外贩毒分子的嚣张气焰。
没有硝烟的战争,却不失惊心动魄;面对狡诈的毒贩,演绎着英勇睿智。禁毒日之际,走近离“金三角”最近的云南边防缉毒官兵,仍在写真他们的缉毒故事。有作者:诸建明/李秀锦写的《中缅边境缉毒兵》报道为证:
“缉毒神探”——白超
白 超, 1998年12月入伍,武警中尉警衔,云南临沧市公安边防支队南伞边防派出所民警。他多次侦破毒品案件,先后荣立二等功二次、三等功二次。
走近警官白超,当我到派出所见到他的时候,给人的感觉他不像其他英模和功臣那样的有板有眼。高个儿,单薄的身体,但能让人感受到他军人特有的气质。和他聊天的时候,他说,“边境多缉一分毒,内地少受十分害”,所以自己热爱这份公安边防工作并快乐着。
2006年3月5日,白超获取到一条重要线索,在缅甸东城有一“老板”已购买一批鸦片,准备伺机偷运入境到我国贩卖。经请示上级同意后,他开始了长时间的经营和摸排。
初夏的南伞,气候异常恶劣,设伏多日的官兵虽疲惫不堪,但没有人喊苦叫累。3月13日凌晨3时30分许,在中缅边境“125”界桩我方一侧的设伏人员传来消息,一辆车从境外沿小路向我方驶来,但在距国境线约1公里缅方一侧突然停车。此车是不是运毒车辆?是不是我方的设伏被对方发觉?是不是对方担心深夜行车容易引起周边群众的警觉?种种疑问在白超脑中闪现,经过一番推定,他决定以静制动。果然,约莫半小时后,有两名可疑男子推一辆人力三轮车从刚停车位置向我国方向走来。待两名可疑男子进入我设伏点后,白超迅速带两名干警表明身份立即上前盘查,二人发现我设伏人员后,弃车转身分头向境外方向逃窜。经追捕,在距国境线50米处将一名陆姓男子抓获,另一窜入甘蔗林的男子由于夜黑林密搜捕未获。后经对三轮车进行检查,当场从该三轮车上查获鸦片共计重179公斤。
“锥子王”——肖正传
肖正传,因缉毒工作成绩突出,二次荣立三等功,先后被评为“优秀士兵”、 “优秀士兵标兵”、“优秀班长”、“查缉能手”等,曾多次参加缉毒经验交流。
说他叫“锥子王”,其实一点也不夸张。在查缉现场见到他,我问:“小肖,你的 ‘法宝’呢?”果然,一眨眼,他的手里就多了一把用钢丝自制的锥子。我笑着问他:“你这把锥子下栽倒过多少贩毒分子?”“我的锥子能穿透隐藏在深处的‘白色毒魔’,任他牛鬼蛇神,只要碰到我就该他们认栽……”他自信的回答。
从新兵下站分配到轩莱公安检查站的那天起,他就立下了雄心壮志,下定决心要在这个被毒贩称之为“鬼门关”的“桥头铁卡”大干一场。在逐步继承老同志丰富的查缉经验的同时,综合运用观察、闻摸、盘问等方法,将一个个隐蔽极深、伪装巧妙的毒贩绳之以法。
一天,肖正传在执勤中发现一名怀抱一小孩的女子吴某形迹可疑,虽对其进行检查,但始终没有收获。可是直觉告诉他,这对母子有问题!最后,小肖把目光对准了这对母子的衣服夹层,果然,当他把刺进衣服夹层的锥子拉出来时,一小撮白色粉末状的东西顺势滑落.......经查,该母子利用衣服夹层藏匿毒品海洛因多达350克。
后来,该同志又以 “锥子”手法多次在鞋底夹层、密码相夹层、摩托车脚踏板夹层等处查获毒品,一次又一次的把隐藏在阴暗处的“白魔”锥穿...... 仅在2006年度,他个人就查获毒品案件24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6人,缴获精致毒品6000余克。
“火眼金睛”——兰婷
兰婷,2005年12月从呼和浩特入伍来到云南边境,入伍不满两年,先后被评为“优秀士兵”、 “查缉能手”,全省“优秀边防巾帼战士”。
个子高挑,留一头短发,圆圆的脸蛋尚存稚气,一双有神的眼,说话还有几分腼腆的她,在查缉毒品中巾帼不让须眉。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兰婷有套“观眼法”。她能透过对方的眼神直视对方的心灵。在一天下午的执勤中,兰婷发现湖南籍男旅客查某试图避开她的目光。
“大哥,我的眼睛会吃人吗?” 兰婷半开玩笑地问他。
“不不,我……我的眼睛怕见光……”
“那我带你到检查室上点眼药!” 兰婷又盯着他说。
“不……不麻烦了!”这人装作擦汗低下了头。
兰婷当即暗示战友此人有问题,随即进行重点检查,结果在该男子携带的两个手机充电器内查获毒品海洛因共95克。两天后,她又查获查某同谋案犯赵某,查获毒品海洛因65克。
一次,兰婷在一辆客车上检查一个衣着朴素的年轻女人时,那人一副晕车的样子伏在车窗上。但在其出示证件的一刹那,兰婷从那人的神态举止中察觉她并没有晕车。稍加盘问,那女人立刻大哭起来,浑身颤抖。兰婷把她带到检查室仔细检查,果然在其胸部查出750克海洛因。
入伍仅仅一年,她就通过“观眼法”接连查获了数十起贩毒案,缴获毒品2000余克,协助战友查获贩毒案件20余起,其中查破的贩毒案90%是从毒贩的身体隐蔽部位查获的。
近期来不少毒枭利用女性人体贩毒,查缉十分困难。兰婷却能从川流不息的人群中敏锐地发现不法之徒、查获毒品。有人称她有一双“火眼金睛”,有人说她有“第六感觉”。其实,这都是她在日复一日的检查中通过捕捉过往人员的微妙神情积累经验练就的。
在临沧,各警种干警们就是那样执着,那样无怨无悔地在禁毒斗争史册上写下了一页页壮丽的篇章。他(她)们不愧为禁毒战线上的一批优秀缉毒勇士,党和人民信任和爱戴的新时期优秀的警察形象,频频闪烁着新时代气息。
另据《沧江潮》报道有关临沧市在禁毒防艾宣传教育工作上,临沧市充分整合各种社会资源,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多渠道、多层面、多形式深入持久地组织开展禁毒防艾宣传教育工作,使禁毒防艾宣传教育进工厂、进社区、进学校、进村入户。广泛深入地宣传了各级党委、政府对禁毒防艾工作的重视、关心、支持,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和云南省“一办法、六工程”以及举报毒品违法犯罪的奖励办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禁毒防艾工作的重大意义及所带来的严重危害,艾滋病防治知识等,使禁毒防艾法规知识深入人心。同时,通过宣传教育,及时传播了全市各级各部门在禁毒防艾工作中的新鲜经验和成功做法,切实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禁毒防艾意识,推动了全市禁毒防艾工作全面深入地开展。总结两年来全市禁毒防艾宣传教育工作,主要是:领导重视。在全市禁毒防艾宣传教育工作中,临沧市委书记、市长多次以专题会议作了动员,并多次进行了现场指导。还专门对该项工作作出过重要批示:“防艾工作宣传面达100%是可以做好的一个目标,关键是一把手的重视程度”。这为做好全市禁毒防艾宣传教育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部门协作是基础。两年来,市委宣传部、临沧日报社、市广电、教育、文化、卫生等部门相互协作,针对各个时期禁毒防艾宣传教育工作的重点,通过召开领导小组专题会议,认真进行分析研究,并充分运用各自优势,形成宣传合力,将各个时期的禁毒防艾宣传教育不断引向深入。
重点突出是关键。广大学生、医务人员、农户及高危人群是毒品和艾滋病最容易侵袭的群体,也是禁毒防艾宣传教育工作的重点。两年来,围绕这些群体,采取多种宣传方式,对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使他们对禁毒和防治艾滋病知识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增强了自觉抵御毒品、艾滋病侵袭的意识。
制度落实是保证。加强禁毒防艾宣传教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是保证禁毒防艾工作顺利开展,提高禁毒防艾宣传教育工作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保证。在工作中,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强化督查,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和严密制度,从宣传的内容、方法及形式不断改进,使全市禁毒防艾宣传教育工作得到了稳步推进。
编辑:临沧日报社 朱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