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 种 感 动

03/24 14:53

他,用自己的三件宝贝——采访本、照相机和一支笔;用与时间赛跑的速度;用吃苦耐劳的精神,在临沧人自己的都市报——《临沧日报·澜沧江晚刊》上,见证着临沧日新月异的发展历程,记录着临沧人民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实践着一个新闻工作者“三贴近”的崇高追求。他,从阳春到寒冬,一路走来——

播 种 感 动



      2004年,从四川广安来临沧旅游的原《广安日报·川东周末都市版》记者许庆邻,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得知,《临沧日报》正在筹划创办一张属于临沧人的都市类生活报——《临沧日报·澜沧江晚刊》。对新闻和新闻运作有着特殊爱好和灵感的许庆邻,马上找到刚走上《临沧日报》总编辑岗位的王立松,畅谈了他有意加盟临沧新闻宣传队伍、领办《临沧日报·澜沧江晚刊》的设想和思路。其实,创办一张老百姓喜欢的报纸,体现“为民办报”思想,王立松在出任总编辑之时,即有此意,两人可谓“英雄所见略同”,一拍即合。

     在市委主要领导和市委宣传部的支持下,围绕“解放思想、为民办报”这一崭新理念,根据报社党组对《临沧日报·澜沧江晚刊》的定位和目标管理要求,许庆邻以大学市场管理专业毕业,多年从事记者、编辑、策划的丰富阅历,很快拿出一套成熟、周密的办报方案,顺利通过办报资格等一系列考核,如愿以偿地竞聘到《临沧日报·澜沧江晚刊》执行主编的岗位。

     初识临沧,许庆邻被秘境临沧深深吸引,更被临沧人的热情和友好深深打动。他说:“临沧的报纸市场是一块有待开发、极具发展空间的‘处女地’,能为临沧人创办一张属于临沧人自己的都市报,我愿付出一切。”

                                       与时间赛跑的人

     根据报社党组的要求,《临沧日报·澜沧江晚刊》将于2004年8月份与读者见面。这意味着报纸从策划到出炉,留给许庆邻只有一个月的时间。30天创办一张报纸,他能行吗?许多人拭目以待。

     是的,许庆邻说:“因为时间太短,要做的准备工作很多,困难也比想象中多得多。老觉得时间不够用,从熟悉临沧开始,到招聘员工、报纸策划、写稿、编辑校改、图片摄影、版式设计……一切的工作几乎就我一个人来完成。生活一下子变得完全没有了规律,常常是饿了想起去吃晚饭时,临沧城已是万家灯火了。早出晚归也成了家常便饭……但在临沧日报社党组鼎力支持下,我还是过了第一个难关。 2004年8月2日,临沧市民如期看到了第一张4开8版的《临沧日报·澜沧江晚刊》。”

     “《临沧日报·澜沧江晚刊》的如期出版,对报社党组和临沧市民也有了一个交待,可对于孩子,我实在是欠得太多。儿子要高考,为了筹备办报,我竟没有办法满足孩子对父亲提出的一个小小的愿望、兑现父亲对孩子的承诺——陪他一起走过高考。常常是忙完一天工作之后,想起孩子,拿出手机拨通电话时,才发现已是夜深人静,我知道孩子应该睡着了,又急忙挂断电话,好多次都是这样。我在心里责怪自己,可孩子从来没有埋怨过我……”当说到孩子,许庆邻一下子说得好多,记者看到他的眼睛渐渐地变得湿润,眼里噙满了泪花。

     “匆匆忙忙,小跑着走路,就像是要与时间赛跑!”这是许庆邻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

     8月,正值酷暑之季的临沧,在公共汽车上,企业、机关、街道、商铺中,你常常会看到一个头戴太阳帽、胸前挂着相机、手抱一大摞报纸的身影,在炎炎烈日中,他把报纸送到市民手中。他——许庆邻,报纸创办之初,为了让临沧市民接受并爱上《临沧日报·澜沧江晚刊》,他在临沧的大街小巷当起了“卖”报人。

     创刊之初的《临沧日报·澜沧江晚刊》,因无办公地点,只好在报社大院外过道上的石棉瓦房下办公,夏天闷热,冬天寒冷,但许庆邻和他的同事都毫无怨言,一门心思扑在办报上。在发行上,许庆邻都是自己贴钱把报纸免费送给市民阅读,直到2006年才开始征订。他说,一个人不在于得到多少,我所能做的就是多为读者奉献点什么,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连续两年的“五一”、“十一”、“春节”长假,许庆邻都舍不得挤时间回四川老家看看。

     其实,在市场化运作的模式下办报,对于许庆邻来说,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为使报纸能生存、能发展,他以“读者需要什么、市场需要什么”这一原则来把握市场,并创新开拓了临沧媒体宣传中的商业市场。2005年和2006年,在商业市场上,《临沧日报·澜沧江晚刊》成功承办了“2005品牌时装展演”、“2006临沧春夏品牌时装展演”、临沧市“诚信兴商百佳”品牌评选活动;以媒体推荐、问卷调查的形式,策划主办了“评选临沧市民最喜爱的品牌活动”;由企业赞助在《临沧日报·澜沧江晚刊》开设栏目,免费为300多名大学生提供了勤工俭学机会……开拓商业市场,许庆邻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许多读者都称赞《临沧日报·澜沧江晚刊》办得“很有看头”。一个姓刘的市民说:“《临沧日报·澜沧江晚刊》刊登那些消费前沿、餐饮、娱乐体育、卫生保健等栏目,都是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很好看,现在,《临沧日报·澜沧江晚刊》成了我们全家人每周必读的报纸。” 也有读者找上门来提供新闻线索和反映他们心中想说的话。

     经过整整两年的辛勤耕耘,《临沧日报·澜沧江晚刊》正朝着“以市场机制办报为佳,以引人入胜为宜”的方向不断发展。这份由市委机关报主办的“走向千家万户的市民生活报”,不仅得到市委主要领导的肯定和广大市民的喜爱,而且受到上级新闻主管部门的肯定,认为临沧日报以服务民众来实现党报进入市场的做法,是一种有效的创新举措。

     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晏友琼同志来临沧视察时说,你们的报纸办得不错。这是对《临沧日报》和《临沧日报·澜沧江晚刊》的最高褒奖。

     在两年的时间里,《临沧日报·澜沧江晚刊》从创刊时的4开8版,扩版到现在的4开16个版面。文山日报、思茅日报等同行慕名来到临沧日报社,就《临沧日报·澜沧江晚刊》的成功办报经验进行交流学习。

     两年的时间,许庆邻和同事们一道为事业而拼搏,使《临沧日报·澜沧江晚刊》走进了市场,走出了临沧。鉴于他做出的突出贡献,2004年和2005年连续两年被报社授予“创新贡献奖”。

     记者手记:在崛起的临沧,各条战线上的耕耘者正在用人格魅力、道德力量、敬业精神、英雄行为播种着感动。而耕耘者的平凡,让你在和他们擦肩而过时,也未必会注意到他们。许庆邻就是耕耘者中的一员。他,一个负笈而来的跋涉者,离乡背井来到临沧,不仅在临沧用真情收获感动,而且用炽热和追求在传播着感动。因为他对自己的选择充满着憧憬,所以他把艰苦创业和人生价值看得很重,他正在用一种爱岗敬业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为临沧增添一缕“感动亮色”。

                     临沧日报记者 查海霞              zwj4240转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