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快速装裱技术
07/04 23:53
中国书画快速装裱技术可行性分析报告
一、新技术特点 中国书画装裱,是我国独特的传统工艺,具有悠久的历史。它的产生与发展,对于保存灿烂的民族文化遗产,传播人类精神文明,都起了特殊的作用。
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人,经过了多少年,花费了多少心血,才创造并逐步完善了用以延长书画寿命的绝妙手段——装裱。
装裱又称装潢、装褫、装界、装背、装造、装治,以及潢治、装池、裱褙、裱画等。无数实事表明:尽管人类社会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化,但就书画保护而言,迄今为止,还未曾出现另一种方法,可以超越或者取代装裱工艺。
历代许多珍贵的书法、绘画,乃至书籍、碑帖等,能够兴存到今天,尽管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但是,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因为经过了装裱,由纸、绫、绢等材料,将其背面、四周加以保护的缘故。可以这样说:离开了装裱工艺,就不可能留有现存于世的如此众多的丹青墨迹。
除此之外,书画经过装裱后,还能够提高作品的艺术效果。傅抱石先生曾在《裱画难》一文中说过:“作为一件艺术品,除了画面的艺术水平决定在画家而外,装裱是最重要的一关。”民间广为流传的“三分画七分裱”之说,虽然有些夸张,但从中亦能悟出装裱与书画之间的密切关系。总之,中国书画不经装裱,不能算是一件完整的艺术品。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在关注着书画作品的命运。
随着时代的发展,书画装裱工艺也是不断发展的。但这种发展往往只停留在工艺上的精益求精以及款式上的选择,而在它使用的粘合剂(浆糊)方面,却始终没有改变,给传统的装裱工艺带来了难以克服的缺点。过去用浆糊作粘合剂,因其所含水份大,干燥要受天气季节干湿度制约,裱期长;晾干后受外界环境影响会引起卷翘变形、龟裂;又因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是虫子霉菌的营养基,裱件易霉变虫蛀;再者,蛋白质遇潮变成氨基酸,酸则腐蚀绫绢画心,缩短了字画的寿命。
如今,中国书画快速装裱工艺诞生了,一改以往用浆糊作粘合剂的致命弱点。其粘合只是一个物理变化,没任何化学反应,不损伤画心,反而起到保护画心,延长书画寿命的作用。由于装裱工艺及装裱材料的改革,使整个工艺流程紧凑严谨、干净利落、简便易学、机动灵活,堪称中国书画装裱史上的一场大革命。该新工艺不受气候变化和环境条件的限制,用时短,装裱出来的作品质量好,平整,柔软,耐卷耐折,无论悬挂还是卷放,何时打开都不易变形,平整如初,且材料本身就具有防潮、防霉、防虫蛀的特点,深受广大装裱工作人员的喜爱,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